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两新党务工作者协会  ->  专题荟萃  ->  清风文苑  -> 正文

刘合权:从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谈起

来源:华东控股集团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4日

  众所周知,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降妖除魔,神通广大,“七十二般变化”何等了得。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赫赫有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观世音也设法给他戴上“紧箍咒”这个“底线”,约束孙悟空必须尊师从命,忠贞不渝护送唐僧到西天取经。笔者试想,孙悟空如果没有“紧箍咒”这个“底线”的约束,那么他心无敬畏,来去自由,凭唐僧之力怎可能战胜“八十一难”,取回真经,修成正果呢?!所以增强“六个意识”(同心圆意识、责任担当意识、依法上网意识、文明上网意识、技能提升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恪守网络道德,文明上网,不浏览不健康的网站网页,不制造、传播网络有害信息,无疑是新时代我们每一个网民必须坚守的底线。

  有一篇儿时学习的课文内容我记忆犹新:“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解放军爱枪又爱炮,学生要爱书和笔”。在这里我们权且理解为“爱机器是工人职业道德的底线;爱土地是农民职业道德的底线;爱枪炮是军人职业道德的底线;爱书和笔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底线”。如果逾越了这个“底线”,我想你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工人、农民、军人和学生。要做个好工人、好农民、好军人、好学生,就必须要遵守各自行业最起码的道德底线。

  从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让我联想到,工、农、商、学、兵、政、党,凡事不可无规矩。比如国家公务员要遵守《八条规定》;共产党员要遵守“八项权利和义务”;军人要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网民上网也一样,也必须有规矩才行。据《201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公布数字显示,中国网民每天发送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信息超过200亿条。互联网的普及和完善,极大地扩展了人们言论自由的空间。然而在浩淼的网海里,同时也冒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一平台发布涉恐、涉暴、涉黄等违法信息,肆意传播诽谤谣言。在这样的背景下,国信办于2014年8月7日发布的《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中,重申了网络、即时通信需要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规定》好似“及时雨”,“七条底线”是规矩。对于今天拥有逾十亿用户的即时通信平台,国信办发布的《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无疑将产生其深远影响。作为一个网民,我们必须崇德守法,心有敬畏,文明上网,矢志不渝坚守“七条底线”。

  笔者切以为,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就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治理网络乱象的重要依据和有效抓手,是我们构建清朗网络空间,传播网络正能量的“助推器”。“七条底线”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抑恶扬善,满足多数网民的更好表达和诉求;同时也是约束和惩治极少数人不良信息的传播,是我们网民文明上网的“规矩”。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遵守公共秩序,弘扬社会道德风尚和确保发布信息的真实性等“七条底线”,是本着“底线思维”对网民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是管理的底线,是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因此,我们每一个网民必须头顶“底线”这个“紧箍咒”,“心有敬畏、坚守底线”,学会分辨网络信息的真假,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承担起“激浊扬清、扬荣抑耻”的网上社会责任,做一个坚守“七条底线”、恪守网络道德,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红色宣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