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两新党务工作者协会  ->  专题荟萃  ->  清风文苑  -> 正文

学习“弟子规” 传承孝文化——华仪输配电公司组织学习弟子规有感

来源:华仪集团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7日

  3月24日下午,华仪输配电公司在质管部经理李秋芝的带领下,20余名员工列队诵读《弟子规》。李秋芝领读的同时还细致地对每一句话进行了详细解读,使诵读温暖而又不失敬畏,悟道而不怠反思。

  《弟子规》为清朝李毓秀所作,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分为七个部分: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属于智育修养。此次质管部主要学习了第一部分。

  “孝”就是尽心奉养并尊敬父母。中国古代一直把孝放在崇高的位置,帝王推崇以孝治天下,并自身引领“百善孝为先”作为民间文化而广为流传,深入人心。周文王每日数次看望母亲,得知母亲得病,亲尝汤药的温凉而被后人所乐道。至清朝,皇帝每日向父母请安的传统仍在延续。所谓“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自近代中国开始,受封建压迫的中国知识分子主张学习西方文化理念,追求公平、自由、民主成为新文化思潮。此后,中国又经历了世界性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跨越式发展。在西方思想文化、自由经济、工业革命以及泛城市化的持续驱动下,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受到了冲击。传统的以手工农业、集体主义为主体的农业型社会渐渐被工业自动化和商业经济所取代。由于受知识教育少、固有观念限制以及年龄问题,20世纪70年代前出生的普通群体融入到当今社会模式非常困难,在经济生活方面大多依靠在企业进行手工作业或在农村务农,在新知识和理念方面甚至需要接受下一代的传授和讲解。而这就是80后的父辈还有上上一辈。再加上社会发展节奏加快,科技产物日新月益,高房价和城市化产生的矛盾对立等,让越来越多的家庭产生了巨大的沟通问题。渐渐地,“孝”成为了负担。

  近年来,国家层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已明确释放出信号,倡导全国人民在观念上续承古代优秀的文化理念,在思想上要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在行为上要有持续钻研的工匠精神。

  作为子女,或许在知识、眼界和收入方面已经大大超过了父母,或许在长时间两地相隔后缺少了以往的亲密交流,或许在持续工作压力面前已身心疲惫。但是,这些都不应该是阻碍与父母交流的理由。

  有人说,我每个月都会给父母寄钱,生病的时候也会过去探望,只是很少打电话。“孝”,首先是尊敬父母,然后是尽心奉养。“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的教诲要安静尊敬地听,父母的责备要虚心顺从地听。“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父母所喜好的事物,要尽力去争取给他们;父母不喜欢的事物,尽量不要去接触。而现在,大多数的“孝”仅仅变成了奉养。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父母疼爱你,你孝敬其父母来就很是正常的一件事。父母憎恶你而对你不好,你还是继续孝顺父母,那才是真正的贤德孝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