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两新党务工作者协会  ->  专题荟萃  ->  两新党建品牌创建  ->  示范案例  -> 正文

康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情感交流站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9日

  一、实施背景

  康奈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制鞋为主业的劳动密集型的民营企业。总部拥有员工3800多名,90%以上是青壮年,生产一线的员工平均年龄23.5岁,绝大多数员工是初中文化程度,员工中90%是外地户籍,主要来自经济欠发达的30多个贫困县100多个乡镇。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对企业要求相对较多,如工资薪酬、职位职称、福利待遇、人文关怀、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实现等等。由于员工和企业之间缺少直接快速的对话沟通渠道,许多员工往往因达不到的利益诉求产生心理问题,如果心理问题没有及时解决,便有可能激化矛盾,辞职走人或伺机报复,甚至出现类似“富士康企业员工跳楼”一类的事件。针对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康奈集团党委、工会于2007年3月成立了“情感交流站”,并把“情感交流站”作为企业员工的“心灵鸡汤”。

  二、品牌内涵

  “情感交流站”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情感热线等交流平台,成立“情感交流站”工作队伍,及时做好员工情感关怀、心理疏导工作,建立员工情感危机快速干预机制,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三、主要做法

  1、构建全覆盖情感网络。最初由康奈党委委员、工会委员、生产一线车间主任等25名人员任情感交流站成员。“富士康事件”发生后,进一步健全了“情感交流站”组织网络,新吸纳50多名生产一线的车间主任、班组长、工会干部和楼层管理员为“情感交流站”成员,从而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的组织网络,保证员工身边处处有“心理咨询师”,随时为员工疏导减负。

  2、搭建全方位联系平台。一是建立心理咨询室。在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办公室、党工办建立心理咨询室,随时接受员工上门面对面咨询交流。二是设立两部热线电话。为使员工能熟知电话号码,专门在生产车间、员工食堂、员工俱乐部、员工超市、员工宿舍等处悬挂热线电话横匾,并在康奈新温州人广播站一天三次播音中多次提醒,新员工一进公司立即告知电话和其他事项。三是开通“情感交流站”微博、微信。通过微博、信息群发等形式为一线员工提供心理健康知识,传送温馨提示,为青年员工解压疏导。同时,员工也可以通过微博、短信向情感交流站反映问题,表达诉求,交流感情。

  3、提供全领域专业培训。集团党委专门聘请著名心理专家戴王磊教授、康宁医院著名心理医生刘朝君等担任“情感交流站”顾问。通过这些专家举办知识讲座,对“情感交流站”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授课培训,不断丰富工作人员心理专业知识,提高心理辅导技能。为了加强“情感交流站”的科学管理水平,公司还专门招收一位具有心理咨询师工作资历的同志,负责情感交流站的日常工作。同时加强行政部门领导、情感交流站工作人员交流心得,探讨做法,共同提高心理咨询与情绪管理水平。

  4、强化全保障管理机制。实行“三理”机制。即统一受理,分类梳理,专业处理。统一受理是在公司设立专门的办公地点和窗口,统一受理员工的各种心理和情感问题,做到有来必受、有受必理、有理必果;分类梳理是指将受理的各种心理和情感问题进行梳理、分类,确定解决的方式和方法;专业处理即专门机构、专门人员、专门场所、专业队伍。完善制度建设,制订了《情感交流站工作职责》、《情感交流站工作人员七项纪律》等规章制度,确保情感交流站正常规范运行。

  四、成效评价

  情感交流站自2007年开展工作以来,累计已接待上门咨询与电话联系的员工多达2300多人,使1500多位员工的心理困惑问题得到解决,200多位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员工得到了生活补助,还有效制止了两位因情感挫折而企图跳楼轻生的青年员工的冲动行为,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稳定和谐。近年来,随着“情感交流站”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员工对“情感交流站”的信任感的不断加强,不少深潜在员工心中的深层次问题得到了解决。2012年,康奈集团被评为鹿城区“服务居民好做法”先进十佳单位,同时被鹿城区劳动局夸奖为全区唯一一家10年没有被投诉的企业。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浙江日报》、《浙江工人报》等各大主流媒体对康奈集团“情感交流站”的成功做法进行了深度报道,并给予了高度评价。2012年5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中组部部长,现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也专门来企业,听取了“康奈情感交流站”的情况汇报,给予了高度评价。

  五、创新亮点
“情感交流站”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工作领域,将党建工作延伸到员工情感诉求上,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与健康的生活情趣。